闲言碎语

牢骚|怀着满腔热忱无奈写不出来

近几年我明显能感觉到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类型、场景下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总会陷入到一种写不出来的痛苦。我虽然能说,但我不喜欢用录音笔记录,懒得听。更喜欢用最传统的方式形成书面内容留下来。虽然我的字不好看,再加上几年前右手 trigger finger 的开刀手术,我不敢再用笔长时间地手写。感谢现代科技的发达,电脑打字提供更多的方便,还能云储存何乐而不为呢?

可这就让我进入到了另一个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写出来的东西是会在脑中进一步思考,再输出成更有逻辑、认知、清晰观点的内容,而我卡在了这里。

我没有到拿笔杆子吃饭的地步,就是单纯的喜欢留点东西。也不是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相反是能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东西在我自己看来,很少有我自己的东西。我经常会去不同地方看别人留下的对和我一样思考某件事的内容,对比之下,我认为我写出来的文字内容缺少更为清晰的个人观点,更有文采。我描述不出来这种“文采”指的是什么,举个例子同样一个书评我写的很白话,感觉不出什么功底。而反观别人写的,真的就是妙笔生花。其实我个人还是更追求写出来的东西能够通俗易懂,让别人明白我在说什么。只是我认为,我没有写出来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不深。

2020年6月7日的时候,我在B站看到老蒋巨靠谱的一期视频《认知层次是可以提升的么?怎么做到思考有深度?》。这期视频我只看了前5分钟就给了三连,很简单它完全符合当时的我。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呢?从我在澳洲读了研究生开始,明显能感觉到我对一些事情的思考跳出了之前很局限的框架和想当然的脱离现实的想法。例如在写essay时对观点和参考文献的综合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能调整自己再考虑一些问题时用到自己总结过的认知框架里等等。

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说不上来更多,只能说我认为我在看待工作、知识来源、事情的切入角度上有了一个自认为还可以的固定判断或观念框架,减少了原有的幼稚的、脱离现实的观点。经过目前的验证来看,还可以。

但对我来说,不够。直到现在,那期视频都是我在认知、写作、思考苦恼之时必重温的不二之选。

不够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的思考结果会有些想当然、幼稚、局限。我能够做到主动去思考和琢磨,这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的习惯。准确地说是我下意识的主动做法,没有什么习惯的培养。

这可能就是老蒋说的“神经活跃度”。我和老蒋类似,对一件事情哪怕是一本小说、一个评论等等,我当时不见得会给出我的见解和评论,但我可以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通过自我思考、搜索资料、询问相关人士(不一定有这个资源)等方式,得出我自己的结论。

就是我能保持我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这个结果可能会脱离现实,有些想当然,陷入自我认知的局限的框架里。

其次,是信息量。这几年我的有效阅读量和我小初高比少得可怜。我之前没有什么耐心可以每天投入30分钟读书,偏偏我又想快速见成效,就去看了不少碎片信息。

按我爸的说法就是:吃别人的吃过的剩饭。他让我自己读,自己思考,哪怕这个过程慢,见效慢,也要自己做。量才能引起质变,不管你用不用得上,知识是自己的。

老张同志在这点上永远是我的榜样,他从大学到刚参加工作到现在半退休,每天都能最少有1小时去阅读。无论是读书,还是去资讯网站看他喜欢看的东西,他都能持续地增加信息量,并转化为他自己的东西。我早两年还在国外时看了不少资料,做了功课,有了思考。以为在某些问题尤其不是老张领域的内容上,敢和他讨论一二,企图翻盘。实际上,没说两句话败下阵。

我一度为自己这个情况产生过焦虑情绪,为什么我读书不过脑?为什么我读完了没啥有深度的想法?我要不要做个笔记?笔记咋做?为什么我写不出来什么犀利、独到、有说服力的见解?我也去看过关于思维方法、读书效率、笔记方式等等的书或文章,也尝试按照方式做过,效果甚微,也更焦虑了。

后来我想,与其不断看那些所谓的方法,为何不从我本身的弱点出发,继续看书呢?为了验证这个方法对我是可行的,也恰好是我20年下半年到21年上半年课程安排要写毕业论文,我就让自己多读相关文献、参考书、听讲座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延续了我在语言班学到和保持的习惯,用提纲式记笔记,简单方便。那段时间我的确能感受到自己的认知和信息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我要写的领域形成了一些个人体系和观点。即使产出的可能还是学术垃圾,但这个过程和结果对当时要写论文的我来说,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用自身行动来证明,这个做法来增加信息量对有目标需求的我来说是有效。

可这是在有必须完成目标的情况下有用,而我没有目标时候怎么办呢?我的拖延症晚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就卡在了这里。

虽说读书、思考等不需要那么功利性,随性就好,但还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我读了(虽然可能还是少,但我好歹是让自己1个月能有1本书是读了的,虽然不一定读完),但我仍然认为我没有一个我自己的框架、体系,写出来的东西很碎片化。一写长很容易出现混乱,甚至跑偏,就像现在这篇一样。但好歹这篇只是我的牢骚,不写出来我很难以后直面自己曾经的 stupid,并且去改正。

上个月末,阿京人又一次聚会恰饭。这次吃饭上,Tim 和 Felix 对我塔罗牌和雷诺曼上的一些疑惑进行了提问,激发了我的思考。我之前都是自己吸收了理解了就算了,根本没想着要结合我的思考和结论再输出。

而最近发生在我周围的种种事情,也又一次引发了我对自己创作写作能力的思考。

我很希望我的内容中能体现出我个人独到的观点,甚至是能体现出一个有我自己个人标识的、经得起推敲的个人框架,对看到的人或多或少提供一些帮助。而当下的我只能进行碎片化表达,让我觉得很痛苦。

至于为什么我反复提到个人框架这个东西,是因为我最近在突破了我塔罗牌的解牌瓶颈后看的其他书引发的思考。我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我自己的塔罗牌体系,并且验证其有效性?甚至我该如何将我学习到的神秘学知识整合出来,做一个模型,经过验证后,有朝一日做出一套我自己的塔罗牌?

多读书,勤思考,多写作吧。归根结底,我还是比较担心我写的内容自己不满意,就不想写。我经常劝别人多写多进步,自己却视而不见。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牢骚,没有任何结论,甚至看起来摸不知道头脑。就当是写作路上的第一步吧,虽然挺步履蹒跚的。

一条评论

回复 Tim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